信息摘要:
在雙碳戰略穩步推進的宏觀背景下,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呈現出迅猛的發展態勢。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2025年前3個月,全...
在“雙碳”戰略穩步推進的宏觀背景下,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呈現出迅猛的發展態勢。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2025年前3個月,全國新增裝機容量達到了59.71GW。其中,2025年1-2月份新增光伏裝機39.47GW,3月份的新增裝機則達到了20.24GW。然而,繁華背后,屋頂結構安全隱患問題愈發突出。據統計,我國現存工業廠房中,約有65%的屋面結構在初始設計時,并未預留光伏系統的荷載余量,這一先天不足,致使屋頂承載能力不足,已成為阻礙光伏項目順利落地的關鍵技術瓶頸。
根據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數據顯示,90%的光伏支架傾覆事故,均是源于未進行結構安全評估就進行盲目施工。此類事故不僅會直接造成光伏設備損毀、企業生產停滯,帶來不可估量的直接經濟損失,更有可能因結構坍塌引發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對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秩序以及社會穩定構成嚴重威脅。要破解這一棘手難題,必須遵循一套科學、系統的技術路徑,通過“精準檢測—科學設計—-規范施工”這三個緊密相連的階段技術流程,達成屋頂結構安全性能與光伏項目經濟效益之間的完美平衡。
依據《工業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的明確要求,組建一支由專業注冊結構工程師和經驗豐富的檢測工程師構成的專業團隊是首要任務。運用三維激光掃描手段,以毫米級精度精確獲取屋面變形數據,生成三維點云模型,直觀呈現屋面的空間形態與變形趨勢。同時,采用里氏硬度計檢測鋼材硬度,結合化學分析方法確定鋼材材質成分,為結構計算提供準確的材料參數。
同時,通過有限元分析軟件,依據《建筑結構荷載規范》對結構承載能力進行嚴謹的復核驗算。檢測工作全面覆蓋恒載、活載、風荷載、雪荷載等多種復雜工況,尤其著重對梁柱節點、支撐系統、檁條等關乎結構安全的關鍵部位的力學性能進行深入核查。對梁柱節點的連接焊縫進行應力分析,判斷其是否滿足受力要求;對支撐系統的穩定性進行評估,檢查是否存在失穩風險;對檁條的撓度與應力進行計算,確定其承載能力狀況。經過一系列專業操作與分析,最終形成一份內容詳實、數據可靠,包含結構安全性評級以及荷載裕度分析的檢測報告,為后續工作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與科學依據。
基于第一階段得出的精準檢測結果,嚴格依照《建筑結構加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針對鋼結構廠房制定方案。當鋼結構構件局部強度不足時,可采用貼鋼加固技術,使鋼板與原結構形成整體受力體系,有效提升構件的抗彎、抗剪能力。對于檁條承載能力不足的情況,檁條簡支變連續加固法是有效方案之一。此方法可顯著提高檁條的承載能力,減少檁條的撓度變形,同時需注意中間支座的設置位置與固定方式,確保結構傳力路徑清晰。若屋面梁整體穩定性不達標,可采用隅撐加固措施。
通過綜合分析不同加固方案的技術特點、適用范圍及經濟性,合理組合應用,為鋼結構廠房屋面制定出最適配的加固方案,確保結構在新增光伏荷載下的安全性與可靠性。